粘度是衡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性能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的粘度越高,石膏砂浆的保水效果也就越好。但是,纤维素醚的粘度越高、分子量越大,其溶解度也就会越低,对砂浆的强度和施工性能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粘度越高,对砂浆的增稠作用越明显,但并不是正比的关系。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的粘度越高,湿砂浆的粘性也就越大。在施工过程中,它会粘在刮刀上,与基材有很高的附着力。但对增加湿砂浆本身的结构强度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湿砂浆的抗下垂性能不显著。相反,一些中低粘度的改性甲基纤维素醚在提高湿拌砂浆的结构强度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延伸阅读-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粘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现如今,大多数建筑墙体材料基本都是多孔结构,这种多孔的结构都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墙体施工中使用的石膏建材,与水混合涂抹于墙体后,很容易被墙体吸收,使石膏缺乏水化所需的水分,抹灰施工困难,粘结强度降低,出现裂缝、空鼓、起皮等质量问题。提高石膏建材的保水性。可提高施工质量,也可增强与墙体的粘结力。所以,保水剂已成为石膏砂浆建材的重要外助剂之一。
在使用抹灰石膏、粘结石膏、填缝石膏、石膏腻子等建筑材料时,为了方便施工,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石膏缓凝剂,用以延长石膏砂浆的施工时间。由于在石膏中加入缓凝剂,抑制了半水石膏的水化过程。这种类型的石膏浆需要在墙面上保留1-2个小时才能固化,而墙体多数具有吸水性能,特别适用于轻质新型墙体材料如砖墙、加气混凝土墙、多孔保温板等。所以,必须对石膏浆液进行保水处理,避免浆液中的部分水分转移到墙体中,导致石膏浆液硬化时缺水,水化不完全,造成石膏与墙体结合处分离、起皮。
加入保水剂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石膏浆液中所含的水分。保证了石膏浆液在界面处的水化反应,也就保证了粘结强度。常用的保水剂有纤维素醚类,如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乙基甲基纤维素(HEMC)等。除此之外,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改性淀粉、硅藻土、稀土粉等也可用于改善保水性能。无论采用哪种保水剂,都能不同程度地减缓石膏的水化速度。缓凝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保水剂一般可延缓凝结15-30分钟。所以,可适当降低缓凝剂的用量。